大小单双app平台注册网_大小单双app平台app
中新网宜春7月14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“亚洲锂都”,如今成为江西省宜春市一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。
12日至13日,记者跟随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团走进江西宜春,探寻这座中国中部城市如何追逐“锂”想、聚“锂”成势,打造“亚洲锂都”。
坐落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江西国轩”),计划在宜春市投资100亿元,建设30GWh动力电池项目;投资70亿元,建设年产12万吨碳酸锂项目;投资60亿元,建设1500万吨选矿厂等项目。
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矿山资源开发、碳酸锂提取、锂电池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,江西国轩为何选择落户宜春市?江西国轩研究院副院长黄忠喜直言,除了营商环境佳外,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。
锂被誉为“绿色能源金属”和“白色石油”,广泛应用于储能、化工、医药、冶金、电子工业等领域。地处赣西北的宜春锂资源丰富,2022年该市碳酸锂产量14余万吨,约占中国的三分之一。
凭借得天独厚的锂资源优势,宜春早在2008年就提出打造“亚洲锂都”,并相继出台系列扶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。
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,吸引了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、比亚迪、欣旺达、吉利等一批头部和龙头企业陆续投资进驻,当地总体上已形成贯通“锂矿—锂盐—锂材料—锂电池—锂应用—锂回收”各环节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
从一片荒地到一座“巨无霸”工厂拔地而起,宜春时代电池工厂全部建设周期只有18个月。
全球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在宜春首个大项目——宜春时代电池工厂,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35亿元,项目建成后可年产50GWh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。该项目一号电芯厂房搭载4条超级智造PSL拉线,目前已经投产。
宜春时代运营总监唐建华向记者透露,“一号厂房达产后,每条PSL产线1.5秒就能生产一组电芯,全年产量足够装配50万辆电动汽车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江西宜春组建了总规模200亿元、首批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,紧盯锂离子电池多元化应用、固态锂电池产业化以及电机电控、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,与更多优强企业开展深入合作,打造“绿色、安全、高效”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、供应链、生态圈。
江西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据报道,该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不足200亿元,跃升至2022年的1117亿元。
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,锂电新能源产业以巨大市场需求正迎来加速起势的“风口期”。
《2022年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(遂宁指数)》指出,2022年,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超过1100.0GWh,其中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750.0GWh,占全球比重近七成。(完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中新网南宁7月14日电 (黄令妍)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王建华14日表示,平陆运河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、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,珠江片区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即将打通。珠江片区将突出“江海联动”,充分发挥珠江航运跨区域大通道的优势作用,加快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步伐,汇聚力量构建好现代化珠江航运市场体系。
当天,以“汇五地通江达海 联八方向海图强”为主题的2023年“中国航海日”珠江片区活动,在广西南宁举行。本届活动由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、南宁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海员工会共同主办,旨在大力传承弘扬航海精神,凝聚合力建设交通强国。交通运输部、中国航海办,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海南五省(区)交通、港航、海事、救助等单位以及航运企业、院校代表出席活动。
作为中国第二大通航河流,历史上的珠江,始终是带动流域地区资源流动、经济融通、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。据介绍,2022年,珠江水系完成水路货运量13.9亿吨,仅次于长江位居世界第二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珠江航运50个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,总投资近2000亿元,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的4倍。珠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内河水运建设规模大、发展速度快、人民受益广的区域。
现场开展专家访谈。 主办方供图
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可在活动致辞中表示,广西沿江、沿海、沿边,北部湾“一湾相挽十一国,良性互动东中西”,西部陆海新通道汇聚北部湾港,通达全球。广西将加快构建以平陆运河为牵引的物流运输体系,更大释放广西“江”“海”“边”的潜力和优势,为广西及西南地区水运直航出海、发展向海经济打造大能力、高效率、低成本、广覆盖的江海联运通道。
当天,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朱鲁存等4位专家学者,围绕“共享运河 同谋发展”主题开展访谈,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珠江水运发展积极建言献策。
活动期间,参会代表前往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调研。全长134.2公里的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,按内河Ⅰ级航道标准建设,同时具备供水、灌溉、防洪、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功能,预计2026年底完成主体工程,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,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、最经济、最便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,有利于带动沿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促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,加快向海经济发展。(完)